Q:投資日本房產時的7要6不要,你知道嗎?
日本的公寓近年來絕對是海外投資客戶的心頭愛,土地永久產權、入門價格低且收租穩定,作為海外資產配置來看,無疑是最佳的選擇之一。
想要在經濟不景氣、乃至自己失業時還可以每個月有穩定的收入,那在日本購買投資公寓時,那就必須要注意這幾個方面,今天來為大家介紹一下。
總結下來的祕訣為「7要6不要」——7個必須要了解的事項以及6個不用過度在意的、不能考慮的房產地方。
7要分別是公寓建築年份、區域、樓層、面積、距離車站距離、戶數(決定管理費和修繕費)以及租客屬性。
01.公寓建築年份
對日本房產有了解的朋友們肯定聽說過日本分為舊耐震和新耐震。到底哪一年以後屬於新耐震呢?
其實在1981年6月 ,新耐震基準法案出臺,要求從那之後建造的房子必須符合最新耐震基準。但是1982年7月前的房子有很多是新耐震基準法案出臺前開始建造的。
所以保守起見,1983年1月以後的房子一定都是符合最新耐震基準法案的。
02.區域
其次是看區域:東京一共23個區,核心位置有6個區:
六個區當中核心之中的三區為銀座所在區域中央區(商業地價全日本第一), 行政機關東京CBD、也是皇居所在區域千代田區; 無人不知的富人區港區(住宅地價全日本第一),地標性建築東京鐵塔,世界級建築師的高級公寓都林立於此。
我們常說的「一都三縣」,是東京都+神奈川縣(代表地橫濱)+埼玉縣(代表地川口)+千葉縣(浦安迪斯尼)這個統稱為首都圈。
03.樓層
中國人買房一樓和頂層絕對不要, 一樓光線不夠明亮,會有車流噪音等影響,確實租金會低於樓上,出租率也會比上面樓層低一些。
不過頂樓的話,日本並沒有太多的講究,反而樓層每高一層建築成本越高,售價也越高,比如高級公寓的頂層一般都是最奢華的,價格最高的。
如果是普通的小型單身出租公寓,則可以考慮是否有電梯,如果有電梯的情況,日本的修繕很好,頂樓也不會出現大家想的漏水漏雨等情況,所以並不是絕對不可以考慮的。
04.面積
下一個來說一下面積,在日本出租率最高的則是單身公寓,大約才13-30㎡的戶型結構,日本的房子可以說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,所以不要以為13㎡的房子就什麼都沒有哦。
而且日本說的面積是實際使用面積,所以日本的面積大小平均要加15㎡才是我們國內所說的面積。 住過日本酒店的朋友們應該也發現日本酒店的房間也普遍偏小,但是空間利用合理的情況下,並不會影響其舒適度。
05.距車站距離
這點幾乎我們每篇文章以及每個視頻都在強調,就算投資者不太懂以上這4點,但是距離車站到底近不近?能換乘的鐵路多不多,這是一個很直觀的問題,永遠記住一點就是,離車站越近、能換乘線路越多,必然是好地方!
上面的5點呢,是我們在買房的時候一定都會先到的問題,那還有另外2點不知道您是否注意到,那就是這棟公寓的整體戶數和租客的屬性。
06.戶數
整棟樓的戶數又和我們有什麼關係呢?通常我們拿到的圖紙上就會有戶數的顯示:
我們都知道公寓的支出成本有每個月公寓的管理費和修繕費,所以戶數越多,則平攤的費用就越低,哪怕現在大樓的修繕費積累的金額並沒有很高,需要大型維修的時候,每家每戶平攤出錢,這部分的支出也不會太多。 以此進一步確保您持有期間儘可能減少您支出的比例。
07.租客屬性
最後一點就是租客的屬性,通常是指大樓裡的租客在這個房子住了多久、租客的平均年齡等等。
比如一個租客在房子裡面居住了十年, 確實是很穩定,那隱藏的風險則是10年期間室內設備是否有因為老化而進行過維修?
您可以想象一下, 住了10年以上的房子,如果租客退租後則一定是要進行房間的徹底翻新才可以繼續招租的,所以這部分的支出您考慮到了麼?
好啦,這一期為大家介紹買投資公寓的7要,不知道您清楚了沒有呢?希望會幫助您在購買時做一些參考。
說的這麼多其實也是讓我們理解不同國家的文化,成為一名真正的房產投資家。下一期會為大家介紹一下買房6不要,不要過於侷限在區域等方面,會讓您的投資事半功倍哦,我們下期再見。